2018年5月24-26日,中美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高端论坛在安徽合肥隆重召开,此次会议云集中美两国微生物学届的业内大咖,打造了一场感染病学和微生物学领域的视听盛宴,会议直播更是超过5万人次点击观看。两天的头脑风暴式体验让与会者获益良多,让我们着眼于新技术mNGS这一层面,谈谈mNGS临床应用那些事儿~
找亮点:大咖眼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怎样的?
大会期间,多位大咖都同时谈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卫健委) 5月份下发的一份文件《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联合使用传统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检验方法,提高临床微生物的检验能力,积极引进临床微生物的新技术、新项目”。
另外,关于结核病的诊断,继2008年的《肺结核诊断标准》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卫计委) 下发了最新版的《结核病诊断标准》和《结核病分类标准》,在结核病病原实验室检查部分,除常规分枝杆菌涂片检查外,新增分枝杆菌液体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内容。
由此可见,PCR、原位杂交和基因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已逐渐发展为结核的辅助诊断的重要工具。诚如与会专家指出,分子病原学的诊断是临床微生物快速诊断发展的方向。